│首页 │教育智库 │学校文化专家 │招聘计划
 
 > 缔力新闻
 > 缔力观点
● 沈曙虹:从“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说开去
● 沈曙虹:如何设计学校使命?
● 沈曙虹:如何设计学校愿景?
● 沈曙虹:如何设计学校定位?
● 沈曙虹:如何提炼学校精神(下)
● 沈曙虹:如何提炼学校精神(上)
● 南京百年老校的文化精神(4):百年命脉——改革之志
● 南京百年老校的文化精神(3):百年胸襟——民生之念
● 沈曙虹:南京百年老校的文化精神(2):百年灵魂——家国之爱
● 学校文化设计是啥?很多人都没弄明白,看专家怎么说。
>>学校文化设计行业的产生原来是因为ta
● 校服设计,柔性的引领着湖畔大学的文化精神
● 也看古稀老校长忆校训
● 值得学习的国学管理智慧
● 还记得你的校训吗?
● 海嘉双语学校参观记
● 中西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 从第一夫人获赠礼物谈校训
● 校徽设计由谁来完成更好?
● 一个设计师眼中的学校文化——对话刘海滨
● 缔力的文化建设之苹果文化
●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 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
● 让生命的绿色长青
● 缔造学校品牌力,从重视校徽开始
● 让文化墙成为学校闪亮的招牌
● 学校文化向学校管理注入了新的思维
● 也谈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
● 从iPad商标案谈学校的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
● 重点实验室迎评需要高水准的整体视觉设计
● 教育品牌标识的重要性
● 设计企业是设计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 喜爱你的工作
● 善于汇报工作,你的工作更精彩
●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团队精神
● 谁的猴子谁照顾
● 设计为人民服务
● 沟通的价值
● 决定品牌形象力的几大因素
● 品牌标志设计策略
● 谈商业设计中的客户需求
● 分析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 设计本质在于改善生活品质
● 设计绝对需要管理
● 文化品牌思考
● 执行为什么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 什么构成执行的核心要素
● 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注重企业视觉形象
 
缔力观点
学校文化设计行业的产生原来是因为ta

学校文化设计这个行业是怎么产生的呢?究竟是什么力量驱动的呢?临近首届全国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我似乎越发想弄明白,希望能够理出一二三来。

当然,本人才疏学浅,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简单梳理一下,就当抛砖引玉,做一个探讨吧!不妥之处也请前辈们批评指正!

本人认为这个行业的产生了大概经历几个关键点或者主要阶段。除了国家教育部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的发文这一众所周知的直接原因外。首先,可以追溯到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校园文化”一词;其次,九十年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学校的环境设计被逐步重视起来;然后,也是最重要的,即九十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的第八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此次改革加速了学校文化设计行业的形成。第八次课改明确了课程方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提出了强化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使学校对各类功能室、走廊空间、室外环境的设计需求大大增加,促使不少研究院所、文化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等诸多机构进入了为学校设计的大军中,使这个行业初露端倪。恰巧在这个时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管理思维被引入教育领域,产生了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这个系统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等四个分支,使从业人员拥有了清晰的理论依据及作业工具,为学校文化设计行业的形成做了重要的铺垫和理论支撑。即便到现在,依然有不少机构还是以SIS系统为主要模型为学校服务。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各地教育部门都在加强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建设实施等,都成了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而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出台,这个行业将更加的繁荣,在落实立徳树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总体看来,本人认为,第八次课改至今,是学校文化设计行业浮出水面、从业人员数量迅猛增加、行业上下游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是第八次课改助推了学校文化设计行业。(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哦。)2006年国家教育部所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也正是第八次课改运行一段时间后发布的。那么第八次课改都主要提了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是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

第一次 1949-1952

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1950年8月)。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同年10月,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第二次 1953-1957

这四年时间中,国家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比较齐全的中学各科教学大纲。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次 1958-1965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影响萌芽的时期。1958年“大跃进”引发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短学制,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还出现了多种学制的改革试验。(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十年贯制,中小学九年一贯制,高中文理分科的初步实验)

第四次 1966-1976

“文革”十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重大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经历了一场灾难。停课吵闹革命,全国只有一种教材,就是毛泽东著作和报刊社论。 68年复课之后,搞工农兵教育,严重破坏了学科体系和教材结构。

第五次 1977-1985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19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 1981年教育部根据邓小平“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指示精神,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并修订颁发了五年制小学和中学教学计划,人教社组织编写了第六套教材。

第六次 1986-1991

1986年《 义务教育法》出台。国家教委公布了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了新型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适当增加了基础学科的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给课外活动留出固定的足够的空间。 1988年5月,颁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包括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同时对小学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基本能力、良好习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革了课程结构,调整了各学科比例,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成为当时编写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依据。

第七次:1992--1998年

1993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1994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在此期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小学和初中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结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还留有地方课程。前七次改革的简评: 1:注重课程内容量的增减,忽视课程自身结构的调整。2:课程改革缺乏必要的理论论证和指导。3:主要体现课本的改革。

第八次:始于1999年

1999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1996年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并在必修课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在选修课中加大了地方和学校的作用。 2001年,颁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纪元。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当然,学校文化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进入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却很高。(可见敬文堂教育研究院公众号的文章—学校文化设计是啥?)本人认为,这一行业还有很多路要探索,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因此,特别期待2017首届全国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创新发展论坛的举行。相信一定会有很多行业大咖发声亮剑,为改变行业现状,共建行业秩序,推动行业的自律、自信、自强而摇旗呐喊!


  

您的需求...
·进行理念文化重塑
·设计新校徽
·学校视觉形象设计
·学校室内环境设计
·学校室外环境设计
·校史馆设计
·学校礼品设计
·印刷品设计

服务客户群
·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
·中小学
·职业学校(中职高职)
·大学及学院
·实验室、研究院
·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媒介

知识分享
·专家观点
·教育动态
·文化建设
·品牌设计

 


了解缔力
·缔力介绍
·缔力新闻
·缔力理念
·缔力团队
·缔力优势
·缔力语录
·品牌故事

联系我们
·提交您的需求
·缔力地址
·联系地图
·缔力微博

常用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设计联盟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
“缔力®”、“Dearteam®”为缔力策划设计机构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之商标。
 
聚众之力 缔造典范
 
了解学校文化知识:沈曙虹专栏| 刘海滨专栏 | 张东娇专栏 | 招贤纳士 | 管理登陆
扫描二维码,加入缔力微信公众账号
版权所有DEARTEAM ©2004-2022 北京缔力学校文化设计 北京校建规划设计研究院
18年学校文化策划设计经验,服务客户超300家,服务项目超1000个,缔力值得信赖!项目咨询直线:13301201118
京ICP备15002072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0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