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力中国著名教育品牌设计机构
丘进校长:华侨大学五十年走向国际化
 
缔力教育品牌设计专家,教育品牌设计知名机构!

    他是学者,中外关系史名家,更是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华文教育家。他当过“知青”,做过农村中学老师,他的华丽人生从大学博士起步,当大学老师,然后从了政。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大学历史系教师,官至中央国家机关司长。多年之后,他顺着自己的“人生曲线”,又回到了眷恋的大学校园。
  
  中国国立华侨大学校长丘进教授,在他的北京差旅之余,愉快地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畅谈他对这所知名高等学府的认知,说说他对治理大学的经营理念,听听他在两岸高校交流中的大胆创新,提出了他对华文教育的真知灼见。
  
  华侨大学:五十华诞使命殊荣
  
  记者:华侨大学即将迎来她的50华诞,您当过多年国务院侨办文化教育宣传司司长,管理过高校,请您谈谈华大50年来的里程碑事件和她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丘校长:华侨大学于1960年创办,当时一个重要的历史动因是为了适应不断增多的海外华侨子弟回国求学的需要,地点设在著名侨乡福建泉州,并于2004年在厦门兴建新校区。
  
  华侨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海西”为办学方针,经中央批准,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领导人廖承志亲自担任首任校长22年、叶飞接任次任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知名文字学家韦悫曾担任华侨大学代理校长。这样高级别的“校长团队”,在中国的大学史上是极为鲜有的,也反映了这所大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华侨大学是国内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学校董事会由国务院侨办党组直接领导,董事由中央有关部门、福建省、中央驻香港和澳门联络办领导、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各界知名人士组成,庄希泉、胡平、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等先后任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1983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将华侨大学“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大学”,并决定华侨大学由原教育部主管改为国务院侨办主管。
  
  半个世纪以来,华侨大学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10余万人,其中境外学生4万余人,他们已经成为居住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很多校友已成为业界翘楚,不仅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联络了数以万计对我国友好的国际人士。
  
  目前华大的各类在校生约3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500多人,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3600余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
  
  华大在进行正常的大学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华文教育,在厦门校区设有华文学院,在东南亚国家积极推广华文教育,学校在美国、泰国、印尼、菲律宾及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办事机构,在海外成功打造华文教育的优势品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侨大学的历史虽然不长,学校规模也不大,条件不算好,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所学校为中国的侨务工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海峡西岸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侨大学: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
  
  记者:您上任快两年了,您如何认识和定位今天的华大?
  
  丘校长: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华侨大学如今已是一所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
  
  我认为,一所大学应该是以长期培养各类人才为主要目标,很难说以只培养某一部分学生为宗旨。如果只培养某部分定向的学生,这样的大学要不然就定向不下去,要不然就要把其定向扩大,华大就是后者。
  
  不管华大在筹建之初的目的为何,后来中央文件如何给她定位,华大已发展成为大陆当今的一所正规的普通高等学校。所谓的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她也还是一种国际化的表现。一所大学发展到一定层次之后,其规模有大有小,无关紧要,世界上有些知名的大学其规模并不大,但是其国际化也是毋庸置疑的。
  
  华大发展至今,其生源结构来源广泛,有海外的、港澳台的,有华侨华人,当然也有更多的国内普通学生。华侨大学的“华侨”二字越来越成为一个品牌,它并没有完整意义的内涵。但也是因为“华侨”二字,有些人至今对华大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华侨大学是华侨举办的一所民办大学,只招收华侨学生。很明显,这样的误解对华大的办学是不利的。华侨大学是一所在大陆创办的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公立大学,她招收国内外的普通学生。当然,华大有其特点和一些特殊的政策。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的国际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不管华大办学如何“面向”,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国际化。
  
  我们的服务对象一是学生群体,二是服务社会。学校进行的科学研究、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等活动,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这是一个重大定位、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把华侨大学定位为一所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是为了使得我们今后的发展路子更宽、更好、更快。当然,我们不否定华大办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宗旨是要培养港澳台学生、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学生,况且,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有意识的招收境外和国际学生,这个任务是国内其它大学无法完成的。虽然华大和暨大招收的境外生和国际生的比例与数量不算大——相对于国内其它大学还是很大的,但他们代表了国家完成这样的招生任务,这也是这两所大学重要和特殊的地方。
  
  学生培养:让先进成为个性让优秀成为习惯
  
  记者:作为老师、校长,您对华大学子有何期待?您的学生培养理念是什么?
  
  丘校长:对学生的培养,总的说来,我们主要把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特别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贯彻始终,要让这些学生到华大学习之后,感觉到自己在当地或者在欧美上学是不一样的,起码在价值观上要有一定的变化。
  
  我们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无论来自什么国家,都要让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充分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把中国和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传统、道德和理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我以为,大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无论学什么专业,都是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能力。学生在大学四年中,除了专业课程外,更为重要的是第二课堂的培养和锻炼,要善于吸纳各个领域的知识,尽早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为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要勤勉克己、追求卓越、励志成才,要“让先进成为个性,让优秀成为习惯”,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善于与各种人文和自然环境交融。要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志向,具有更高的眼界,立足于未来发展,甚至着眼于国际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只有这样,踏入社会后,才能受到欢迎和重视,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出更多的成绩,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
  
  两岸大学交流:重在实践大胆创新
  
  记者:现在的两岸高校交流热烈,华大在这方面有何作为和创新?
  
  丘校长:近年来,华大开始与台湾的高校开展合作。两岸高校间的交流,内地也有一些大学在做,但华大从另外一个方面作了新的尝试,那就是:管理理念与行政干部的高层次交流。
  
  由于两岸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在缩小,社会的结构在变化,比如民主进程、人权、公开透明以及老百姓的素质等,都在不断的改进,台湾地区的政治民主进程很快,差别也在缩小,两岸之间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差别,最大差别在于民众的观念和素质,并且有着经济差别在缩小、观念差别在扩大的趋势,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搞教育的人去研究。
  
  因此,除了正常的学生交流以及招收台湾学生之外,华大新的措施是把大学的管理干部送到台湾的大学去实地见习。我们把学校的部门主管、处长级别的纯粹的行政干部送到台湾的大学去交流,学习他们教学教育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这一做法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台湾中原大学与我们进行了密切的合作,我们的干部在中原大学的相应部门工作,一、二个月之后,收获很大,学到不少东西。第二期交流马上要派出了,这一期我们与台湾交通大学进行合作。我把我的想法与台交大的吴重雨校长介绍后,他非常感兴趣,我们一拍即合。台交大是一所知名的公立大学,与他们的合作收获会不一样,层次也更高。
  
  据了解,我们的做法目前是大陆第一家,其它兄弟大学还没有这样的交流模式。
  
  我相信,经过多批次一定时间这样高层次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改进管理理念来改变我们大学的办学与经营,在华大一定是会开花结果的。
  
  华文教育:民族复兴传播中华
  
  记者:华文教育是华大的重要特色之一,您也说过:学校发展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那么,您将如何推进这一战略特色?有什么样的重大举措?
  
  丘校长:是的,华文教育是华大的重要特色之一,华大也是中国最早开展华文教育的学校之一。1997年,为适应海外华文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国务院侨办决定将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华侨大学,与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为我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宗旨,弘扬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严谨治校的办学精神,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成果。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华文教育为主要方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2万多名毕业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成功打造了我校华文教育的优势品牌。
  
  2009年底,我校成立了华人华侨研究院,并广纳校外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我们已将中国的海外影响力——软实力的研究纳入这个范围,还准备设立一个课题,研究侨务工作或是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从华文教育入手,深入到海外侨务工作的深层次当中去,研究如何调整侨务工作的政策和方法。
  
  今年年初,我校成立了华文教育办公室,就是要统筹、共享全校有关华文教育的资源,把全校逐渐纳入华文教育的大舞台上去。华文教育已作为华侨大学各学院、各部门的共同任务,要把华文教育的学科和专业从目前的语言范围,扩展到音美体、文史哲、经管法,全方位的涵盖理工等其他学科,真正做到了“让专业的东西也包含了华文教育的色彩”。
  
  我校还创办了华文教育网(http://hjw.hqu.edu.cn/),就是要大力发展通过互联网的远程华文网络教育。当今信息高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在世界范围内,高速互联网和3G、4G手机网络迅猛发展,统计数字还表明:在未来的两年内,智能移动终端的数量将超过个人电脑,将来的世界无法离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员,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等)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华文、阅读华文。
  
  总之,多手段、高层次、多模式、全方位地推进华文教育工作,就是我们既定的战略目标。
  
  对于两岸的华文教育,此前我也已通过中评社、中评网发出呼吁,在这里我还要再次郑重强调:希望两岸政府和教育机构,本着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更进一步地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科学传播,精诚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对华文教育的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
  
  几十年来,两岸都在世界各地各自推广华文教育工作,并且都有一套经验和积累,但两者互不交融,也不接轨。至今为止两岸都说不清楚,到底海外华文教育有多少所学校?有多少教师?多少学生?学校和学生的稳定性如何?经费来源如何?办学状况怎样?教学水平如何?层次怎样?他们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情况,都不完全清楚,非常不利于华文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推广。
  
  弄清楚世界范围内华文教育的“家底”,对于华文教育可持续科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和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科学地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方法和政策。比如,完整地提出一套华文教育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科学分类和编写;老师培训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华文考试与认证体系的建立,等等,制定出一系列两岸可共同遵守的标准来。
  
  我非常希望,通过华侨大学和台湾对此课题感兴趣的大学的联手,早日启动这一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这样的课题意义非凡,这样的成果两岸共享,这样的事情利我中华、功在千秋。
  
  精准目标:励精图治不辱使命
  
  记者:作为华大的第六任校长,您将如何打造一个更具特色、贡献社会的华大?
  
  丘校长:我认为,大学的功能有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其中,人才培养是重点,大学的责任就是培养优秀的社会公民。一所学校要真正赢得未来,必须积极培育能够占领未来战略制高点的特色学科,因为特色就是实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遵循这样的规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近期的发展目标。
  
  一是全面发展华文教育,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取得更大成绩。
  
  二是发扬工程学科的优势,以教学、科学研究为导向,在新时期新的物理环境下,再创我校理工学科的辉煌。
  
  三是加强文理学科交叉,利用我校强势理工学科的辐射作用,率先争取在应用社会科学方面实现突破,尤其是在定量、实证等研究方法上取得突破,坚持走精致化道路,做到小规模高水平。
  
  四是加强服务地方,进一步密切与地方的关系,加强地方战略问题研究,要在政府智库建设上取得突破。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地方社会的发展,使得华大成为泉州、厦门优秀的文化品牌。
  
  五是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充分利用我校优势学科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商品化转变,把产学研联盟向深层次发展,做出更大的业绩。
  
  六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繁荣具有华大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合、宽容、多元的校园氛围,突出“一校两生,多元交融”的华大风格,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健康身心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是全面建设厦门校区,进一步完善其软硬件的建设,加快步伐,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打造现代化的华侨大学。
  
  作为一校之长,我将兢兢业业,带好团队,积极奋进,不辱使命,致力于把华大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   



您的需求...
·进行理念文化重塑
·设计新校徽
·学校视觉形象设计
·学校室内环境设计
·学校室外环境设计
·校史馆设计
·学校礼品设计
·印刷品设计

服务客户群
·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
·中小学
·职业学校(中职高职)
·大学及学院
·实验室、研究院
·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媒介

知识分享
·专家观点
·教育动态
·文化建设
·品牌设计

 


了解缔力
·缔力介绍
·缔力新闻
·缔力理念
·缔力团队
·缔力优势
·缔力语录
·品牌故事

联系我们
·提交您的需求
·缔力地址
·联系地图
·缔力微博

常用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设计联盟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
“缔力®”、“Dearteam®”为缔力策划设计机构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之商标。
 
聚众之力 缔造典范
 
了解学校文化知识:沈曙虹专栏| 刘海滨专栏 | 张东娇专栏 | 招贤纳士 |       管理登陆
扫描二维码,加入缔力微信公众账号
版权所有DEARTEAM ©2004-2022 北京缔力学校文化设计 北京校建规划设计研究院
18年学校文化策划设计经验,服务客户超300家,服务项目超1000个,缔力值得信赖!项目咨询直线:13301201118
京ICP备15002072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0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