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智库 │学校文化专家 │招聘计划

缔力已为上百家学校提供了上千个项目服务,以案例来说话>>

“冶”文化—冶育生命 成长无限

学校简介
新郑市实验中学创办于1994年8月,位于中华南路523号,有31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校园坐落于东周时期郑韩故都冶铁遗址,故又名为“冶园”,取“古冶今育、传承文明”之意。学校占地2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有9049平方米,学校多次被评为新郑市、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12年,首批被评为新郑市特色学校,并顺利通过郑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验收。


前期文化现状分析报告(部分)

概述
新郑市实验中学创办于1994年8月,位于中华南路523号,有31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校园坐落于东周时期郑韩故都冶铁遗址,故又名为“冶园”,取“古冶今育、传承文明”之意。学校占地2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有9049平方米,140名教师,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以上比率达90%。现有教学楼三幢、办公楼一幢、综合楼一幢,有3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运动场一个,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两个,生物实验室一个,图书室、阅览室各一个,心理咨询室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美术、音乐教室各一个,办公室、教室均安装了冷暖空调,所有教室均实现了“班班通。
学校多次被评为新郑市、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12年,首批被评为新郑市特色学校,并顺利通过郑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验收。
经过两次实地的走访,…………围绕“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管理、办学理念、……对学生品质的期望”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电话交流,以及对之前发放并收回的理念文化调查问卷的参阅,对实验中学有了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对学校的文化建设状况也有了直观的认识。以下是对新郑市实验中学学校文化现状的分析及新理念的策划思路。


一、实验中学文化现状分析
一般现状
学校的详细介绍、教师队伍情况、制度建设、学校硬件情况、家长基本情况均略。下面主要呈现学校现有文化理念及特色:
教育理念:成长动力教育
教育观: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是金子闪闪发光,是矿石百炼成钢,是泥巴烧成陶瓷。
领导作风:公 忠 能 勤
评价机制:使用数字化校园评价系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办学思路:双轮驱动 双效导航 双和发展
校训:厚德 博学 雅行 健体
校风:文明 和谐 向善 规范
教风:敬业 乐群 爱生 善导
学风:自信 乐学 善思 坚毅
文化符号:学校距郑韩故城冶铁遗址--仓城仅百米之遥,因为这里曾是古代冶铁场所,现在是育人阵地,故取校园名为“冶园”。
课堂特色:侧重于学生的自学和研讨的“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三个原则,即小梯度、快节奏、大容量;有五个环节构成,即自主学习、重点研讨、巩固训练、延伸迁移和达标检测;要落实三个目标,即真理解、培兴趣、面全体。
视觉形象:由美术教师刘勇于2005年7月设计的校徽。
 
校徽主体由飘带、书本、禾苗组成,主图周围由禾苗图案环绕,取校园如苗圃之意。底色为蓝色渐变,象征天空。飘带呈S形,是“实”字的拼音头个字母,同时又象个问号,象征着孜孜求索,生动活泼象征学生茁壮成长。整个图案的寓意为:实验中学是苗圃,广大学子将在实验中学这片知识的园地勤学、探索,等待他们的必将是一片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
主要景观:于1996年学校建校之初落成的以“凤凰托着学生”为主题的雕塑,雕塑基座有黄盛璋老先生“冶园”的题词,体现“古冶今育”之意。
 

主要文化因子提炼
从学校的外观呈现、现有资料分析以及与领导班子和部分老师的沟通来看,学校曾经拥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对学校目前拥有的、显著的文化因子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大概有如下几个部分: 
一、“冶园”的别称独特
学校距郑韩故城冶铁遗址--仓城仅百米之遥,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熔铁炉是由熔钢炉多次改良和完善的,所采用的风管,为直角顶吹式鼓风设备,证明新郑先人们所创造冶铁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学校建于“仓城古冶铁”遗址之上,对于学校来说,拥有了可以宣传的历史故事和便于挖掘的地域文化。因此,学校的别名雅称为“冶园”既有很强的地域性、独特性,又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古为冶铁场所,现为育人阵地,冶铁和育人都有锻造、重塑、改良、成才之意,所以,实验中学的“冶园”文化符号蕴含的“古冶今育”名副其实。
二、“三五三”课堂模式久经考验
学校成立始就实施了“导学法”教学,1997年后进行了“调节教学”实验,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初中课改并开始力度更大的课堂教学改革,2003年后开展了“诱思探究”教学实验,经过2004年到2008年5个学年全体教师的归纳、总结与提炼,“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诞生。学研式课堂一改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倡导让学生自学、研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此课堂模式经历了一个学科组到全校所有学科组、从部分老师到全部老师的总结和推广,并通过郑州市校本推进会、导学法培训会、校际教学经验交流再度促进和提升。因此可以说,“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的构建过程虽然使许多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但它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新的课堂改变了教学的常规空间模式,创设了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融洽。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浴火凤凰”雕塑吻合教育思想
“浴火凤凰”主题雕塑底座方正,正如冶铁熔炉,基座的正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盛璋先生题的“冶园”二字。基座的背面是首任校长张铭钦所书 “冶园”名称的由来。中间是展翅高飞的凤凰,凤尾作火焰状,取凤凰浴血涅磐之意。凤凰展开的双翼,象征实中学子震动双翼,如凤凰浴火,在云水苍茫中扶摇直上九天。最上部是两名手捧书本的学生,共同托起一把开启科学之门的金钥匙,预示着实中学子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掌握开启自然科学和世界奥秘的金钥匙,也预示着学子们通过求知,掌握了开启自己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建校伊始即设计落成这座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矗立于学校办公楼前,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依然神韵满满,成为学校具有象征性、标志性的主题景观,已然成了学校“冶园”最具形象化的代表,也成了学校文化的视觉化象征。
四、“动力教育”推动校园正能量
学校吸收长春五十二中等兄弟学校的“成长动力”教育思想,安装了“中小学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涵盖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运动与健康素养、审美与表现素养、实践与操作素养等五个方面。“成长动力”教育也称“冶园动力”教育,以正确发现和认识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成长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为整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提倡“以长扬长”,主张以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大胆创新,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推动传播校园正能量。同时,丰富和延伸了学校“三五三”学研式课堂,也为学校办学理念系统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化迈入了新的一步。





学校文化现状分析
从上面对实验中学当前主要文化因子的提炼可以看到,这四个部分都可圈可点,学校的文化积淀与运行相当不错,即便是新近引入的“成长动力”教育,也因其完善的评价实施机制和便捷、准确的评价系统为学校新文化的生成与落地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纵观学校文化由外至内所包括地表层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建筑、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浅层的行为文化(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内层的制度文化(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和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来看,学校当前各个层面的文化没有达到协调一致的状态。而且从访谈中也可感受到,近些年,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文化发力点变得越来越散,不够聚焦。

一、缺少明确的办学理念,理念文化不系统
从学校的外显部分和现有的资料来看,还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也缺少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及育人目标等,更没有较为系统的理念文化系统。目前能准确表达学校理念文化的是“一训三风” 及“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的教育观,“冶园”似乎代表着学校的精神,但又显得很轻微,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和力度远远不够。

二、“动力教育”孤立行进,没有形成文化合力
学校引入了“成长动力”教育,似乎只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和德育文化活动上,虽然推动了校园追求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却并未将其上升至学校文化的高度,亦没有将其融入深层的精神理念中,与“冶园”、“三五三”学研式课堂、“一训三风”没有形成紧密的互联关系,没有真正意义上从精神上、制度上、教学上、师生行为上、环境视觉上、文化活动上形成全方面合力的“动力教育”。

三、“冶园”的精神缺少扩展和延伸,不能统领学校文化
基于郑韩故城冶铁遗址所提炼的雅称“冶园”很有学校的特点,非常符合当下教育所提倡的校本化、特色化、品牌化,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校,“冶园”二字还拥有很强的专属性和他校无法复制的优势,很容易形成学校的文化故事和全体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也可以获得社会公众的价值认可。但目前,除了学校“浴火凤凰”的雕塑、“成长动力”别称“冶园动力”和以“冶园”命名的校刊外,“冶园”还停留在口头上,未能上升至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未能体现在现有的管理思路、教学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一训三风”中。因此,作为很好的文化符号,“冶园”本身的育人性没有最大化的发挥,没能将其精神价值融入校园的角角落落,更不能统领学校的整个文化。

四、“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独树一帜,与其他文化形成断层
 “三五三”学研式课堂从 “导学法”教学逐渐演变而成,实现了以生为本,开放了学习情境,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五三”更是凝结了诸多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时任校长功不可没。可以感受到,在过去的某段时期,“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所形成的课堂文化应该是新郑市实验中学学校文化的重要代表,学校的口碑因它而获得很大的提升,……。

五、学校视觉形象创新性不够,环境文化还需大力营造
校徽是代表学校形象、特征、信誉、理念、尊严、力量的一种特定符号,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是学校整体形象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其传达、展现着学校的理念、目标和价值追求。学校现在的校徽是以“实验”首字母“S、Y”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和某个时期以“实验”为命名的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所设计的标志类似,大多都是“S”代表花朵或太阳、“Y”代表叶子或双手,这种设计具有千校一面的时代特点,都不能很好传达学校办学理念(这里没有任何贬低设计者刘勇老师的意思)。若校徽从冶园“浴火凤凰”中“凤凰”……。

六、校本课程需要完善,家长资源有待挖掘
课程建设永远是学校的核心部分,学校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就缺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还不够,可以基于郑韩故都冶铁遗址和新郑的其他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新郑有着灿烂的古老文明,有着特有的地域文化,从古到今也涌现出一大批能人贤士,探寻、挖掘、整理,一定可以实现学校本地特色的课程,也符合“冶园”的精神。同时,除了德育活动和文化活动外,也应该加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符合学生发展的差异要求,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空间,能重视学生发展的需要,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家传统课程无学校特色设置的不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社团、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能实现其向上的动力。另外,应挖掘家长资源,不仅仅在考试结束时召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即可开设家长课堂、家长讲座,举办家长沙龙,发挥家长的优势力量,甚至开放教学课堂,畅通学校、教师和家长、社区的沟通管道,增强家校互动,让家长对学校、学生充分了解,真正实现家校共育。可以使学校办学理念获得家长的认同,更可以使学校的文化获得社会的影响。
总体分析

如上分析,学校现有的“一训三风”、文化符号“冶园”、“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成长动力”教育等文化因子,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彼此各自不扰,各自生长。使新郑市实验中学的文化形成几足鼎立的现状,学校的整体文化不系统、不完善。然而,最根本的问题依然是学校缺少核心的办学理念,缺少能够总括这些文化分子的基因。
“一训三风”作为一把标尺,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文化积淀的具体表现和反映,为学校的整体推进和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透过“一训三风”可以直观看到学校的管理智慧、育人思想、发展理念、师生品格等,但对于学校乃至任何一个机构而言,统领一切的应该是核心理念和最高的思想,而非校训校风这样具体化的措辞。因此,学校的理念文化除了“一训三风”,更少不了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愿景、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等。我们知道,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办学理念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与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办学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办学目标是对学校近期、中期发展的表述。即学校通过努力将发展成什么样的学校,办学目标对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具有整合作用,即各方面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确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并能够围绕这些目标开展工作。育人目标也即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怎样的人的问题。因此,“一训三风”是无法代替办学理念、愿景及目标,更不能涵盖学校全部的顶层设计。
学校文化理念的不完善、不系统会带来发展的困惑,诸如对外形象的不统一,对外展示的不聚焦,课程及德育活动的延伸无灵魂等。因此,学校现在亟需有核心理念或真正的文化基因、价值观、愿景、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将学校的文化进行有机统一、整合是梳理、策划理念的重要部分。
我们再通过如下SOWT的简单分析,…………

如上SWOT分析,新郑市实验学校现有的文化积淀已经较为丰富,“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特色较为显著,“冶园”获得师生认同、渗透较好,学生的评价系统已经进入师生心中,学校领导也认识到文化存在的不足且期望尽快提升和改变。但缺少系统的理念文化、课堂文化,“冶园”没有在理念部分体现,校徽没有很好的吻合理念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继承并整合现有的这些文化分子以及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构想是新理念诞生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师生对未来新理念的认同、吸收、践行也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




缔力为新郑实验中学凝练的理念文化(部分):


第一部分 “冶文化”的理念体系

(一)“冶文化”提出的背景

1.基于学校的地域文化
著名教育家迈克•富兰在《教育变革的新意义》一书中说:“如果要完成一场深刻的、更加持久的变革,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塑’学校文化。否则变革就会肤浅而不持久。”“重塑”的方法之一,就是激活地域文化元素,从中吸收充分的营养。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位于今新郑市市区周围,是世界上同一时期保存最完整、城墙最高、面积最大的古城。出土有溶炉、烘范窑和大量的包括铁镢、铲、镰、锛、凿、削、刀、剑等铁制工具和兵器,可知当时的冶铁业相当发达。新郑市实验中学距郑韩故城冶铁遗址--仓城仅百米之遥,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熔铁炉是由熔钢炉多次改良和完善的,所采用的风管,为直角顶吹式鼓风设备,证明新郑先人们所创造冶铁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世界的,在中国冶铁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郑的冶铁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拥有全新的理念。学校建于“仓城古冶铁”遗址之上,以“冶铁文化”为出发点,构建以“冶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既是对新郑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为学校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奠定文化基础。古为冶铁场所,现为育人阵地,冶铁和育人都有锻造、重塑、改良、成才之意,正所谓“古冶今育”。“冶文化”能够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乡土情结,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2.基于课堂文化的积淀
文化是有根的,而这根就扎在在课堂上,管理中,活动内。课堂倡导什么样的文化、管理推行什么样的思想、校园拥有什么样的氛围,必然会营造什么样的文化气息。实验中学成立之初就实施了“导学法”教学,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初中课改并开始力度更大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2004年到2008年5个学年全体教师的归纳、总结与提炼,“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诞生。学研式课堂一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倡导让学生在自学、研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此课堂模式经过了一个学科组到所有学科组、从部分老师到全部老师的总结和推广,并在郑州市校本推进会、导学法培训会、校际教学经验交流中得到再度提升。2009年学校的“三五三”学研式课堂被河南教育时报评为“河南省名片学校”。
许多老师为了“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的诞生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但收获是巨大的,他们对课堂有了全新的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育生涯犹如凤凰浴火。新的课堂改变了教学的常规空间模式,创设了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关系也更加平等、融洽。“三五三”学研式课堂的构建过程正是一种“冶炼、锻造”的过程,是“冶文化”的积淀最有力的呈现,课堂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细胞与窗口,是学校理念的运行平台。因此,“冶文化”是“三五三”学研式课堂文化的概括与升华。

3.基于教育过程的视角
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给学生磨砺、锻造、陶冶、激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壮、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过程,是“冶文化”运行的过程。
教育之道在于成人,文化之道在于育人。不论是在汉语还是西方的语言中,文化一词,表达的是精神的教养和教化,是改造人性的弱点,让人性变得更加完美和优秀,把品格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冶文化”是教化人心、提升人性的精神养料,营造师生的精神和灵魂,使教育过程变得真实、快乐、幸福。让师生接受文化精神的洗礼,以情施教,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追求崇高、和美、完善,达到新的高度。
“冶文化”也蕴含着教育过程中 “度”的掌握问题,犹如冶炼的过程需要合适的火候和温度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 “冶文化”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就是避免内容过量、同一内容重复过度、教学时间拖得太长等等。在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要适时、适度,避免在批评学生之后,觉得还不解气,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心里极为反感。因此,“冶文化”不论在思想教育方面,还是在教学工作中,都体现凡事要掌握一个“度”字。“不及”固然达不到目的, “过度”又会“物极必反”,产生“超限负效应”。




(二)“冶文化”的诠释

冶,属于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形声(从冫(古“冰”字),台(yí)声)。
①冶本义:销熔。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冶,销也。销者,铄金也。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意指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用焙烧,熔炼等方法提取矿石中所需的金属。如冶铁,是指把铁矿石冶炼为铁。体现了学校以“冶”的精神培养学生千锤百炼、百折不挠、钢筋铁骨、烈火金钢的品格,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②冶(熔)炉,意指冶铁的熔炉。寓意学校犹如熔炉,给师生搭建生命成长的舞台,以合适的温度,炼就师生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品格。
③冶匠,意指冶铸的匠人。激励师生拥有匠人专注、执着……。
④冶雅,意指艳丽……。
⑤冶育,即陶冶,有培养、造就之意……。
冶,拼音yě与英文“yeah!”、“yes!”发音接近,拍照时伸“V”手势说“YEAH!”,蕴含的是一种成功与收获;同意、认同时说 “yes!”,传达的是肯定、鼓励与赞赏。冶与时尚的英文“yeah!”、“yes!”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增强师生的记忆、联想与传播,更能够让“冶文化”走进学生的内心中,与学生的认知同频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动的参与热情,也让“冶文化”的内涵更加给力与丰富。
 “冶文化”并不单单是指向冶铁场景和冶炼技术本身,而其本质指向主要是“冶”背后的精神状态,是“冶”所固有的内涵和其他所传递的信息。“冶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潜能,研究和发现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与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生为本”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一致。“冶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师生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共性。

(三)“冶文化”的思想内涵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塑造人、发展人,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也是传承文化和传承人类、民族的未来。“冶文化”承载着新郑市丰富的地域文化,磨砺了学校最鲜明的特色与气质,也更好地服务、成就每一位师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冶文化”既是地域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听起来是枯燥,实际上充满味道的。
 “冶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是蝴蝶蜕变、凤凰涅槃,是……文化。
“冶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是给学生赏识和鼓励……的文化。
“冶文化”是一种可延伸的文化,……等。
“冶文化”是一种推动学校……。
 “冶文化”是一种信念,以……。
“冶文化”是一种色彩,是“火红的文化”,是……。
“冶文化”是一种追求,把握每个环节精细、……。
“冶文化”是一种理想,……。
“冶文化”是一种……

(四)“冶文化”的理念

1.核心价值观:冶育生命 成长无限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学校全体师生对本校发展方向、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所共有的理解与选择,是指导学校日常运作和组织发展的基石和核心。
我们认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办学理念: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
办学理念是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与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古冶今育 新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新郑,并在此一统天下,播撒文明,掀开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慕名而来,寻根拜祖,新郑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学校建于新郑“仓城古冶铁”遗址之上,要弦歌不辍、薪火传承,继承和发扬新郑及中原优秀的历史文化,充分吸收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实现对当今学子有益的教育。古为冶铁场所,现为育人阵地,所谓“古冶今育”。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至美至善 推动师生的文化自觉,把师生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力联系起来,创造一种独特的道德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让师生分享学校的价值理想和共同目的,感受到教育的鼓励、接纳、召唤和支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馨、愉悦、圆满和幸福,……
古冶今育 至美至善 要求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事做起,……。

3.冶梦(学校愿景):文脉相承、品质卓越的幸福冶园
办学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遵循“冶文化”的精神,依托着新郑及中原地区优秀的历史文化之血脉,融聚物华天宝的精髓和灵性,不断地深化代代学者、名师的人文精神。我们相信学校的文化底蕴越发厚实,每个师生都会在这片土地上敢于释放并展现自己的个性,体验进步带来的愉悦;师生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提高,关爱、珍惜、呵护、激励、鼓舞着彼此,学校成为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文脉相承龙飞凤舞、品质卓越、师生幸福的美丽冶园。

6.冶训(校训):崇德尚真 百冶求新
校训是对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办学目标、独特气质及文化底蕴。
崇德尚真 “崇德”即崇尚道德,追求品德端正。崇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与《大学》的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异曲同工。“崇德”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追求良好的道德修养。既有崇尚道德的涵义也具有重视德育之意。意在期望师生员工彰明伦理,完善品德,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尚真”就是追求真理、学习真知、学做真人、待人真诚、作风踏实、工作务实。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百冶求新 “百冶”即千锤百炼之意。南朝萧统 《七契》:“其任则百冶精锐,利拟秋霜。”意为师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求新”,意为追求创新。转义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
“崇德尚真”倡导涵养人文素质、崇尚道德品格、追求真理真知,属于德育层面;“百冶求新”意为经过千锤百炼,始终不渝的坚持和良好的执行力与创新力,属于智育和实践层面。……。

7.冶风(校风):博学砺志 文明进取
校风是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等,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
博学砺志  “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引“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教师需要不断广泛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要学贯中西,兼容并包,文理兼修,博采众长。 “砺”是指“磨冶”、“磨炼”之意。语出《尚书•费誓》:“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砺志”指不断磨炼意志、百折不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成就学业、事业。
文明进取 “文明”是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这是道德的范畴,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对教师说就是要忠诚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发扬奉献精神。对学生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举止礼貌。师生之间形成谈吐文雅、举止典雅的风尚。“进取”即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目标明确,与事俱进。唯有时刻怀有进取之心,师生才能不断了解自我、熟知自我、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进而找寻生活的价值,生命的真谛。

8.教风:敬业 乐群 爱生 善导
9.学风:自信 坚毅 乐学 善思

第二部分 “冶文化”的实践体系

管理文化
……
教学文化
……
德育文化
……
活动文化
……
校园设计
……

————————————————
想了解新郑实验中学理念策划的全部内容,请致电北京京师缔力文化发展院010-51665056 qq:877244901 或 dearteam@163.com

↑↑↑返回案例的顶端
 
 
客户:新郑市实验中学
学段:中学
服务:文化调研、文化咨询、理念凝练、理念策划、管理文化梳理等

★★根据服务学段检索
 幼儿园及学前教育    小学  中学
 大学及科研机构 
 中职高职    其他教育  

★★根据服务内容检索
 办学理念体系凝练与策划   学校标志及视觉形象设计  课程开发及特色挖掘
 室内空间设计及环境文化打造 
 室外景观规划及校园环境设计  宣传推广及其他设计  

客户对缔力的评价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集团下属园所形象建设一直没有做整体的、统一的规划,缔力设计公司为我们园所的统一性做了很大的贡献,通过对园所的走廊、楼体外观、操场等设计施工,进一步提升集团的形象,让孩子有快乐的活动空间,是让人提高幸福感的好设计。
首师大附中西校区
缔力做事情很认真,对我们学校的文化了解的比较透彻,所以在文化建设上的设计很快达到我们想要的需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制作看到了公司的诚信,合作很愉快。
新郑市黄水路小学
之前找的别的公司进行学校的理念策划,但提交的方案总是不满意。认识刘老师后,他的专业性让我打开眼界,对学校文化也有了系统的了解,他为黄小策划的“温润教育”我们都很喜欢。一句话,合作非常愉快!
<111!--#include file="../include/erjibottom.htm"-->